固原須彌山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(古稱石門水)北麓的山峰上,始建于北魏,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繼續(xù)營造,以后各代修葺重妝,成為原州(今固原)規(guī)模最大的佛寺遺址。
一、交通攻略
乘坐飛機、火車或自駕均可到達,沿福(州)銀(川)高速至三營出口下線,向西行駛12公里。沿途交通標識明晰,可乘坐出租車、自駕等方式一路順暢抵達。
二、游覽線路
須彌山博物館→大佛樓→1號窟→石門關(guān)→子孫宮→圓光寺→相國寺→菩提樹
游覽用時:3小時
三、 景點攻略
01、須彌山博物館
須彌山博物館建筑面積5550平方米,布展面積4500平方米,分上下兩層,5個展廳和3個獨立展廳。是全國唯一以絲綢之路和佛教石窟藝術(shù)為主體的專題博物館。館內(nèi)運用多媒體技術(shù),信息傳達等多種手段,結(jié)合文物的展出,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看世界絲綢之路,看佛教石窟藝術(shù)的絕好機會。
游覽用時:50分鐘
02、大佛樓(5號窟)
須彌山大佛高度為20.6米,開鑿年代為唐武則天時期,有近1500年的歷史,就其高度而言,是寧夏境內(nèi)最大的石刻佛像。
游覽用時:15分鐘
03、1號窟
為佛教中所說的藥師佛,造像的高度為4.85米,腳踩仰覆蓮花座,開鑿年代為隋末唐初,造像風格趨近于唐代。在窟的左內(nèi)壁上方能看到的千佛壁畫圖,為元代所繪,雖歷經(jīng)破壞,但仍有一部分保存完整,而且底色清楚。
游覽用時:5分鐘
04、石門關(guān)
河岸兩邊巖壁峭立,峽谷深邃,谷底溪流湍急。實為鬼劈神鑿,異境天開,具有“一夫當關(guān),萬夫莫開”之勢。寺口子水由西向東,斬山峰而為南北兩半,猶如兩扇開啟的石門,因險而在隋唐時設置石門關(guān),和當時原州境內(nèi)的“驛藏”“制勝”“石峽”“木峽”“六盤”“木口”等關(guān)口為隋唐原州七關(guān)。石門關(guān)是絲綢之路長安至涼州北道的必經(jīng)關(guān)隘,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。
游覽用時:5分鐘
05、子孫宮
其山峰上所開鑿的石窟群是須彌山開鑿最早的一批,開鑿于北魏,至今有1500余年,北魏石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。這片石窟群曾經(jīng)在明清時期被道教使用,若干石窟被毀,重新泥塑道教神仙供奉,因為有三尊送子娘娘,是當?shù)厝饲笞忧髮O之地,所以被稱為子孫宮,也是須彌山唯一一處佛道并存的場所。
游覽用時:60分鐘
06、圓光寺
圓光寺始建于唐代,當時稱作“景云寺”,這個稱謂一度沿用到明代。圓光寺的舊址塌毀于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之中,大藏經(jīng)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就杳無音訊,F(xiàn)在的寺院重修于1986年,目的是為了保護里面現(xiàn)存北周石窟里裝飾最豪華的45號窟,46號窟,和一個沒有完工的48號窟。
游覽用時:20分鐘
07、相國寺(51號窟)
相國寺同樣為北周年間開鑿,它是全國所有的北周石窟里規(guī)模最大,保存最完整,研究價值最高的一個北周石窟,被譽為“須彌之光”,在須彌山和中國的石窟研究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。同時這個石窟也是在1920年的大地震當中,須彌山所有的石窟里摧毀的最為嚴重又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石窟。
游覽用時:20分鐘
08、菩提樹
這棵樹它的學名叫樸(音讀“迫”)樹,由于和南方的樸樹相比葉子較小,所以被稱作是小葉樸,屬榆科,落葉喬木,在南方則為長綠喬木。它的樹齡已經(jīng)有1000年左右。
游覽用時:5分鐘
標簽:須彌山石窟游覽路線 須彌山石窟游玩攻略 打印